京饷是什么意思?jīng xiǎng_拼音/读音/意思/近反义词/成语/造句 - 2025汉语词典

汉语词典:京饷

京饷的拼音、读音、及发音

拼音:jīng xiǎng

发音:京饷的发音

词性:

京饷的意思、解释、含义、本意、出处和用法

词典解释

京饷: 特定指代明朝、清朝时期由地方向中央(首都)提交的一种财政收入或实物收入,用以供养京城或用于军队、宫廷等用途。

京: 首都,特指北京。

饷: 供养、供给的费用。

网络解释

{'京饷': '明清时期从地方输往京城(北京)的财政供给,包括粮饷、布帛等实物,也包括货币,用于供养军队、支持中央府库等。'}

含义及本意

京饷原指由地方向中央政府(京城)提供的财政收入或实物收入,供中央使用,特别是在古代的军事和宫廷开支中。

出处

《明实录》:‘凡地方所输京饷,概为耗费军资。’

用法

京饷作为名词使用,主要用在历史背景或历史研究中。历史文献或历史小说中也常见。

京饷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对照

近义词


反义词


京饷相关的成语有哪些?


相关词语


用京饷造句,京饷相关的造句

  • 1、据记载,明朝规定各地每年要向朝廷提交一定数额的京饷。
  • 2、清朝时期,各省的京饷运送成为一大难题。
  • 3、每逢战乱,京饷供应常常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
  • 4、改革开放以来,类似于古代的京饷制度已被现代财政体系所取代。
  • 5、京饷是明清两代维持中央统治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。